《参与感》阅读摘要

参与感三三法则

  • 让用户参与,能满足年轻人“在场介入”的心理需求,抒发“影响世界”的热情。 注: 物资匮乏时的功能式,诺基亚、保健品、白酒的品牌式,各种体验店的体验式,现在的参与式,用户产生内容
  • 构建参与感,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,让用户参与进来,建立一个可触碰、可拥有,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!我总结有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,内部称为“参与感三三法则”。
  • 三个战略:做爆品,做粉丝,做自媒体。
  • 三个战术:开放参与节点,设计互动方式,扩散口碑事件。
  • 产品规划阶段要有魄力只做一个,要做就要做到这个品类的市场第一
  • 扩散的途径,一般有两种,一是在开放的产品内部就植入了鼓励让用户分享的机制,
  • 二是官方从和用户互动的过程中,发现话题来做专题的深度事件传播。

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

  • 而在好用、好看之间,好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。我们的原则是“保证好用、努力好看”。
  • 极致的产品背后都是极大的投入,都是千锤百炼改出来的。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!

产品第二,团队第一

  • 最重要的是团队,其次才是产品,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好产品。
  • 我们和用户一起玩,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,无论是什么时候,我们都在想,怎样让用户参与进来,让他们和小米官方团队一起,成为产品改进、品牌传播的“大明星”。

基础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

  • 我们认为我们的用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聪明,因为一句精美的广告词就购买产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。
  • 小米营销是口碑传播,口碑本源是产品。所以基于产品的卖点和如何表达卖点的基本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。

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

  • 当用户此生第一次亲手组装一台路由器,把风扇用螺丝固定在主板上,把主板放入外壳,把硬盘插入卡槽,再完成整个路由器的组装过程以后,这种参与感是非常难以形容的。

办一场剧场式的发布会

  • 巧妙的场外活动设计能让他们可参与、可留恋、可分享,这也有助于发布会氛围的预热和兴奋度的保持。
  • 所谓沉浸,就是产品够分量,内容够明晰,气场够集中,让与会者进入那种完全投入的“超临场感”中。

小米论坛是老用户的家

  • 要让用户的参与感落到实处,就一定要给用户特权!

一剑封喉

  • 具体说就是在产品的文案策划和画面表达上有两个要求:一要直接,讲大白话,让用户一听就明白;二要切中要害,可感知,能打动用户。
  • 我经常在内部讲,小米做的是口碑推荐,我们在定义产品的卖点时,其实你只需要考虑一个场景,你在那个当下会向朋友怎么来推荐。你向朋友推荐的时候,肯定不会讲“小米手机卓尔不凡”,对吧?肯定得讲大白话“小米手机就是快”。
  • 我始终认定,所谓营销绝对不要讲一堆空话,把最能打动用户的话用最直接简单的方式说出来就可以了。

设计要有期待感

  • 设计要留白,设计语言别太满,意思是指要留有想象空间,要有期待感。

现场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

  • 类似营销的4P理论,我总结设计也有3W+1H,就是:在哪里(Where),对谁说(Who),说什么(What),如何说(How)。

一图胜千言

  • 最新一版网站选用了杂志式的大图呈现方式,每张图片的品质要求做到就算不写产品名字和卖点,都能引起用户的点击。
  •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注意力极其稀缺,在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中让用户注意并停留,一张突出鲜明的图片胜过华丽的长篇大论。

设计管理三板斧

  • 知名度是让大家知道你是谁,是出现在用户视野内;美誉度是让大家觉得你不错,走到了用户身边;而忠诚度则是让用户真正爱上你,走到了用户心里。
  • 我们希望员工对顾客的服务热情是发自内心,海底捞就首先做到了高度关怀自己的员工。
  • 有玩者之心的团队,才会真正爱自己的产品,爱自己的用户,这才是解放团队真正的核心。

亚文化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

  • 纵观这一变迁史,最早大家都是功能式的消费,然后到了品牌式的消费,然后是体验式的消费,过去两年我们都在讲体验式。
  • 我们可以确定地说,年轻一代消费的是参与感,他不单单说我看到或摸到你的产品,还需要参与进来和你的品牌一起成长。
  • 关注亚文化一方面是真切知道年轻用户的喜好,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主流文化的前瞻探知。
  • 《失控》的作者凯文·凯利曾经说,颠覆的创新都来自边缘地带。

科技要有慰藉人心的力量

  • 美好的设计传递的情绪能够如此慰藉人心。
  • 有好设计品位的产品,比如刚刚说的喷雾器,比如苹果的MacBook系列产品,当你触摸到它时,会有被治愈的感觉。精美、柔和,或者是刚健、充满力量感,这些设计中表达出的情绪本身也是一种对人心的慰藉。
  • 未来属于能真正理解消费情绪的品牌,而品牌背后的团队除了工程师,更应该有设计师和艺术家,他们都是对生活高感知的人群。

像艺术家创作般热爱

  • 能支撑你咬牙坚持的,除了热爱,别无他途。
  • 大家都知道,创业很艰辛。对于所有在创业路上的人来说,保持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既是必然,也是必须。
  •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,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对所做事情的热爱,因为热爱,不管事情大小,我们就会愿意持续学习,持续钻研,持续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。

“烧”摄影器材的口碑启示

  • 真正的发烧友关注什么?一言蔽之:新奇特、高精尖。产品在某一方面做到极致,就自然能得到发烧友追捧。

企业互联网转型需要”暴扁爽”

  • 第一是爆,产品策略、产品结构一定要“爆”。
  • 第二是扁,组织结构要梳理,要扁平化。
  • 第三是爽,团队的激励,就是一个“爽”字。让员工爽就好,不要追求什么条条框框,也不要生搬硬套。
  • 今天人才竞争这么激烈,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,纯粹讲兄弟感情的话,其实很难。
  • 所以,找最好的人,要给他做他喜欢和擅长的事情。研发人员千万不要去管太严,一管就“死”了。工程师很讨厌跟规章制度打交道,作汇报他都很烦,大家不要管他,让用户去管他。他做好了一个产品,用户表扬他,这个大神多牛逼。他做不好了,用户骂他,他自己赶紧去改。
Loading Disqus comments...
Table of Contents